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正文
案由:  关于有序推进城区修复和更新的提案
会议名称:  亭湖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案号:  313
类别:  委员提案
界别:  民主党派
提出人:  张明、施志杰
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区有序实施城区修补和城区更新,城区发展逐步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区面貌日渐出新,区民群众对城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日渐提升。但是,面临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战略,对照日前刚刚召开的全国住建工作会议新部署,我区在新一轮城区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不够先进、规划层次不够超前、资金投入不够足额、配套实施不够完善等诸多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城区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实施策略,建立城区更新推动机制,建设更加生态宜居、更富人文气息、更有发展后劲的现代化幸福亭湖。 为此,建议: 一、有序推进城区修复和城区更新。城区修复和更新,是城区建设的日常工作,是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区发展质量的“常用药”。要推动海绵城区建设,全面修复城区水系生态。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区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区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区开发建设, 限度地减少城区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城区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要实施区域有机更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规划定位与布局,推动工业用地转型,鼓励发展研发设计类、配套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整合协调各片区的空间布局及设施配置,要推动口袋公园布点,全面打造生态公园城区。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用“小而美”传递“微幸福”。在绿地系统的布局上,以口袋公园建设为点,道路绿化和河道景观带为线,大型综合性公园为块,规划好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促进城区生态基础设施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步健全城区绿道网络,提升城区公园游园品质,开展城区立体绿化建设,提高我区园林绿化的品味和颜值,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绿漫全城、四季花香的城区空间,营造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景象。 二、有机融合城区改造和城区管理。城区改造更多地体现物质基础层面,城区管理则需要系统思维和能力水平,两者有机融合是城区发展的新方向。我区老城区总体标准较低、改造较慢,新城区校准较高、发展较快,城区改造要以老旧小区整治出新为重点,有效破解城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高全体居民获得感,为我区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添后劲。老旧小区整治出新要整体规划、分类实施,重点改造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推动基本类型、改善类型、提升类型等不同层次的改造出新;要多元投入、分担共享,在改造资金投入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力共担机制,积极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改造,有效加大政府城建资金投入比例,持续提升金融支持及社会化参与分享力度。城区管理要新老城区一起管、建设管理一盘棋、党政军民都参与,在重点推进老城区改造出新的同时,整体推进大区区的小区建设、公共配套、交通管理、园林绿化;在重点提升老小区管理出新的同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机制以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城区小区居民共商共治共享自己的美好家园,推进平安和谐小区发展,夯实温馨幸福亭湖的社区群众基础。 三、有意传承城区记忆和城区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城区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区魅力之关键。新一轮的城区发展,我们一定要遵照总书记嘱托,在城区记忆和城区文化传承方面有意有力、用心用情。要真心尊重城区老居民。城区发展根本上要以人为本,城区记忆根本上老居民更有发言权,有老居民的城区更有人情味。我们要尊重老居民对城区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对故土家园的依赖性情感、对共享美好生活的内在性期盼,在城区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出新进程中,多从老居民角度思考问题并商量办法、推动解决。充分听取他们对老旧小区拆不拆迁、改不改造以及何时改造、如何改造等意见建议,尽可能地达到党政工作与老百姓的情感认同、意见建议有机 。要精心保护城区老街巷。城区老街巷有烟火味、人情味,是城区故事的滋生地,盐城区区老街巷本来 比较少,能保留的应当尽量保留好。要形成一套主动保护、甄别确认历史风貌与历史建筑的机制,对别具特色的非保护建筑中的零部件也应当主动予以保留;在城区开发建设中应当抢救性保护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里弄街区、风貌道路,并在规划建设中与周边新建筑浑然一体;探索建立老街巷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系统,让老街巷道留在城区里、见在生活中、火在网络上。要用心留存城区老建筑。我区有故事的历史老建筑为数不多,譬如老肉联厂工业遗存以及老城区的商业遗存、教育遗存、宗教遗存等等,这些承载着盐城风霜记忆的老建筑,可以通过本体保护以及周边开发建设等方式予以保留,适度增加公共配套设施、提供公共空间,注入与建筑风格和街区定位相符的新功能,形成“一地块一保护”方案,让更多的区民群众近距离体验和体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让这些本来不会说话的历史建筑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与城区居民共同讲好亭湖故事、共同建设幸福亭湖。
委员:  张明
提出日期:  2023/4/25
答复情况
主办答复单位:   亭湖区住建局
协办单位:  区资规局、区文广旅局、区城管局
答复类型:  A
答复意见:  

对区政协十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答复

  

张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有序推进城区修复和更新的提案已经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有序推进城区修复和城区更新

        一是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局大力提倡:1.建筑与小区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断接雨落管等措施老旧小区改造需要统筹解决积水内涝、雨污水管网混错接等问题2.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方式,采取竖向设计,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城市道路结合红线内外绿地空间、道路纵坡和标准断面、市政雨水系统布局等,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合理设计,合理确定雨水“渗、滞、蓄、净、用、排”设施;3.公园和绿地优先采取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塘、生态堤岸等低影响开发措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滞蓄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绿地建设根据类型和功能设计相应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合理设置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二是强化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引领作用。今年初市资规局启动《盐城市城市更新及重点地块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对主城区城市更新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并为各类城市更新相关计划、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专项规划在全面梳理存量更新资源并对更新资源深入评估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主城区更新资源底数、重点更新区域,提出城市更新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明确城市更新总体布局。目前已形成的专项规划成果中,在亭湖区初步划分23 个更新统筹单元,其中文化焕活类2个、宜居街区类14个、产业增效类2个、功能转型类5个。

        三是高质量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区资规局在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确保规划区域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道路绿化带、滨河绿化带、口袋公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等,指导城市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发挥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规划方案审查阶段,要求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留足绿化用地,严把绿地率指标关,确保绿地率满足《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规范要求。今年我区计划建设7个口袋公园,总占地面积6公顷,计划投资约1100万元。项目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设计原则和“绿色园地,乐享空间”的功能定位,结合立地条件和周边环境现状,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景观资源,科学设计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集观赏休闲、游憩社交、运动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对我区城市空间进行提档升级,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空间,突出桥林城市理念,从而达到丰富道路节点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和出行环境、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

         二、关于有机融合城区改造和城区管理

        一是实施老旧住区宜居改善。近年来,完成124个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509万㎡,投入资金14.5亿元,受益居民约4.87万户。系统改造后,小区内道路交通、给水排水、景观绿化、路灯监控、活动用房等各类配套设施得到健全和提升,房屋本体得到修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其中万户新村、红卫小区、盐城卫校西家属区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金贸花园、清逸苑、洋河花园、盐城卫校东家属区、电厂东二家属区、万方花园等8个项目先后被评为市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尤其是万户新村在片区改造上作了积极探索和尝试,成功让盐城最老的小区,开启最新的生活,先后被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广大市民网红打卡点。

        二是鼓励多远化资金投入。组织财政部门、平台公司等加强城市更新资金投入的研究,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立政府引导、金融服务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综合运用政府投资、专项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人+EPC、绿色金融、项目基金等合规路径,打出投融资模式“组合拳”。积极探索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各类设施的设计、改造和运营,可持续实施城市更新。

        三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城管局持续强化城市管理水平,主要做法:(1)联同区城投、上海水石,按照年度工作要求开展双元路、新西门路店招标牌改造提升工作,同时高标准指导街道在重点路段开展店招标牌出新,统一规划设计。(2)集中执法力量对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后街背巷等重点区域开展系列整治行动,解决露天烧烤、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飞线等城市管理顽疾。(3)扩大生活垃圾“四分类”覆盖面,加快35个垃圾分类省级达标小区建设。着力完善环卫机械作业装备体系,增加环卫作业日常车辆装备。根据路段的繁华程度、人流、车流量的大小及环卫设施配置情况,增加保洁频次,优化保洁质量,加大垃圾收集清运力度,切实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4)持续推动城北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今年新建遮阳雨棚6座,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大便利。深化智慧城管三期平台改扩建工作,强化重点路段智能监管点位增设工作,拓展智能监管示范街建设,拓展AI智能分析、户外设施实时监测、环卫作业监管等业务子系统建设,对智能示范街提质扩面,全力打造亭湖城市管理的智慧街区。

        三、关于有意传承城区记忆和城区文化

        一是广泛征求居民意愿。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在朝阳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开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民意导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通过城市更新完善片区功能,补齐发展短板,优先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感”的城市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改造发展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征求更新区域居民意见,涉及1174户、2952人,百姓反馈态度积极,十分支持;景山中学周边改造地块和志发地块(二、三、四)补偿方案已完成社会公众意见征集,最大化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坚持渐进更新,小切口改善城市生活空间,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更新实施模式、支持政策和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加强老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呵护城市底蕴,不破坏老城区街巷肌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将东方红药厂仓库等特色历史建筑原汁原味地修旧如旧,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东方红医药公司地块占地面积约28.22亩,现有建筑15栋,其中历史保护建筑4栋。现状建筑面积约16220㎡。为凸显历史文化建筑的非凡张力,保留原有市井风情,我们邀请了上海有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医药公司地块进行了保留、改造、利用方案设计。目前该地块业态调研及功能性定位已完成,下一步深化单体建筑功能规划及外立面设计,预计在10月份完成。

 

 

                          盐城市亭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918

 

联系人:王泽锋         联系电话:89918627 

抄送:施志杰委员

 

附:

区资规分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针对提案中关于城区修复和更新行动的建议,我单位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引领作用。今年初,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盐城市城市更新及重点地块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对主城区城市更新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并为各类城市更新相关计划、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专项规划在全面梳理存量更新资源并对更新资源深入评估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主城区更新资源底数、重点更新区域,提出城市更新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明确城市更新总体布局。目前已形成的专项规划成果中,在亭湖区初步划分23 个更新统筹单元,其中文化焕活类2个、宜居街区类14个、产业增效类2个、功能转型类5个。

        二是开展城市更新典型单元研究。甄选大洋街道一个典型更新单元进行城市更新深入研究,该地块东至文港路、南至建军路、西至开放大道、北至毓龙路,占地面积约850亩。我局将深入探讨更新单元层面的具体管控方式,为其他单元或地块的城市更新方案编制提供示范和样板。

        三是高质量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我单位在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确保规划区域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道路绿化带、滨河绿化带、口袋公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等,指导城市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发挥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规划方案审查阶段,要求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留足绿化用地,严把绿地率指标关,确保绿地率满足《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规范要求。

        四是整体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结合5分钟、15分钟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对养老、医疗、教育、商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服务平台。同时鼓励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复合利用,提高服务可及性、便利性。目前整体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较为分散,有些仅规划单一功能,下一步将推进集约化利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区城管局: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助力城市更新工作。聚焦精细化管理要求,优化完善管理举措,坚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提升店招出新水平。联同区城投、上海水石,按照年度工作要求开展双元路、新西门路店招标牌改造提升工作,改善商业氛围,打造靓眼形象,高质量完成朝阳片区城市更新工作任务。同时高标准指导各街道在重点路段开展店招标牌出新工作,统一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风貌,消除杂乱、集聚人气。

        二是加大执法整治力度。集中执法力量对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后街背巷等重点区域开展系列整治行动,解决露天烧烤、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飞线等城市管理顽疾。

        三是强化环卫保洁质量。扩大生活垃圾四分类覆盖面,加快35个垃圾分类省级达标小区建设。着力完善环卫机械作业装备体系,增加环卫作业日常车辆装备。根据路段的繁华程度、人流、车流量的大小及环卫设施配置情况,增加保洁频次,优化保洁质量,加大垃圾收集清运力度,切实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城北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确保年底前主体完成。新建6座遮阳雨棚,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大便利。深化智慧城管三期平台改扩建工作,强化重点路段智能监管点位增设工作,拓展智能监管示范街建设,拓展AI智能分析、户外设施实时监测、环卫作业监管等业务子系统建设,对智能示范街提质扩面,全力打造亭湖城市管理的智慧街区。

答复日期:  2023/9/26
反馈情况
提出人满意状况:  满意
对办理的意见:  
反馈日期:  2023/9/28
跟踪落实情况
办结类型:  A
采纳落实情况:   
提交日期:  2023/9/28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政府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
苏公网安备 3209020200065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9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