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其江代表:
您好!您在亭湖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现根据研究的意见答复如下: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基本情况
2023年,我局大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配套、优化人才服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聚力打造区域性创新平台载体。
1、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思维引领产业发展,整体布局推进。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举办“双招双引”推介活动10余次,高水平承办盐城长三角科技招商推介活动暨第四届盐城创新创业大赛上海专场赛,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20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搭建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间的人才共引共育桥梁,帮助南大华兴、昆仑互联、长虹等企业引进科研助理20余名;获批市科技副12名;省科技副总21名;指导企业申报2023年江苏省双创企业创新类人才计划,共计申报企业创新类4个、科技创新类团队1个, 终我区江苏龙净科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乾宝牧业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组织我区10家企业申报2023年盐城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圣泰阀门、立铠、麦格森特、彧寰、建中新材料五家企业申报成功;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人才,目前,我区A类高端人才共4人。
2、建强科创平台。推动各类创新载体平台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吸附力和创造力。锻造“硬核”研发平台。明确落实科创平台发展“资金池”、组建综合服务输出“联合体”等助力平台加快发展的10项重点工作任务;组织清华、水与环境研发中心等单位申报市自然科学软课题项目,环科城固废中心申报 科技部2023年度发展中 技术培训班项目;水与环境技术研发中心“造纸工业废水中新污染物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批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建设“智汇”转化平台。全区建有 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市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创新意识,立铠精密获批省独角兽企业,昆仑互联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苏缘幕墙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大华兴获批省研究生工作站;龙净、圣业、中建材、中创清源等4家企业获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要问题
1、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验收等环节存在繁琐、低效的问题,导致创新成果转化周期长、效率低。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部分领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一些具有潜力的领域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2、创新人才队伍不足。创新人才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力量。然而,目前我区创新人才队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领军人才不足。而且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够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3、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学研用结合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现今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的现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缺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合作层次不深,导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缓慢。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策措施
1、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0项。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创新平台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依托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以及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本地院校集中优势,主动承接科创成果,加快科创成果转化落地。
2、深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及人才站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企业关键核心产品竞争力,支持我区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建立市级研发机构培育库,筛选优质企业申报省级研发机构,争取新增1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及人才站点。持续推动盐城黄海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盐城化学品与废物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3、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优厚待遇和科研条件等方式,吸引国内外 人才参与科技创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江苏省双创企业创新类人才计划以及盐城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创新能力、成果贡献等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